中国沧州红枣交易市场 金丝小枣 冬枣 梨枣 大雪枣 早脆王 鸡心枣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发布日期:2010/12/7 8:56:54)
  浏览人数:0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2010年,我市粮食总产预计达111.63万吨,比2005年增长20.15%,连续5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385元,比2005年增长84%;

   

      “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发展粮食高产创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畜牧业等为重点,不断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鹤壁特色的现代农业路子。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可农民的收入却大幅增长,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

   

      实施高产创建工程:粮食生产连年迈上新台阶

   

      进入冬季后,浚县王庄镇刘井固村村民刘存明几乎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到他的麦地转转,看着绿油油的麦苗,他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了憧憬。他告诉记者,他家这几年粮食产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夏天10亩地收了6500多公斤麦子,收入1.2万元;秋季玉米收了7800多公斤,收入1.4万元,两季合计比去年增收1万多元。

   

      刘存明种的地在王庄镇3.32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区内。今年夏秋两季,该示范区平均亩产小麦611.6公斤、玉米782.8公斤,均创全国3万亩以上连片平均亩产超高产纪录。

   

      “十一五”期间,我市立足耕地面积小、总产不高的实际,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坚持把高产创建作为抓好粮食生产、为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作贡献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通过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升装备水平、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创建面积逐年扩大,高产纪录不断刷新。

   

      2005年我市开始实施高产创建,平均亩产不断刷新同面积国内最高纪录。2010年,我市扩大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规划建设了7个万亩示范区、1个3万亩示范区。其中万亩核心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95.4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51.6公斤,再创全国纪录;3万亩示范方首创国内3万亩平均亩产小麦611.6公斤、玉米782.8公斤的高产纪录,为我国整乡、整县建制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积累了经验。

   

      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带动下,全市粮食生产连年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产粮、粮食商品率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预计达111.63万吨,平均亩产451公斤,总产、单产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再创新高,预计达到6385元,比2005年增加2916元。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如果高产创建让农民增加了收入,那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则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让农民有了更多的收入。

   

      今年6月3日,在中鹤集团大门口,110台崭新的大型收割机在大路上排开,200多名身着统一工装的农机手整齐站立。上午9时,一声号令,鞭炮齐鸣,农机手们快速登车,收割机轰鸣着鱼贯而出,开赴麦收第一线。这是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百部农机投入中原麦收大会战的启动仪式。这个合作社采取承包、代管等方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5200亩,集中经营,共发展农机户280家,带动农户1800余户。入社的农民告别了身背肩扛的重体力劳作,每年每亩地还拿到了1200元租赁费。在合作社的协调下,目前,200多名农民进入合作社成为农业型工人,800多名农民进入中鹤集团成为企业工人,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

   

      按照“合作社组织实施、规模连片示范”的思路,淇滨区在高产示范区内组建了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转包、土地托管、阶段式托管等方式,流转土地6000多亩。

   

      “十一五”期间,我市强化政策扶持,优化配套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土地流转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土地合理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与5年前相比,如今我市农民的致富选择多了,种果菜、养畜禽、出劳务、搞乡村旅游……5年间,各种农业产业的快速成长,使农民增收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而渠道之一,就是我市龙头企业架起了与农户联系的桥梁,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淇县北阳镇的淇县裕丰果业有限公司1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放眼望去,满园仍然是一片绿色。正在园里整地的北阳镇武庄村村民张清然告诉记者,他承包的20亩果园,去年给他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今年收入1.6万多元。他还承包了一个年出栏400头的养猪场,一年又能收入两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2004年年底,淇县裕丰果业有限公司以每亩地500元的承包费,承包了67户农民的土地,建成了1000亩示范园,以种植无核枣、爱宕梨等果树为主,采用猪、沼、果一体化的无公害标准化种养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公司把1000亩示范园区划分成50个生态小区,一个小区由一户农民来承包经营。目前,公司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了北阳镇及周边乡镇7650个农户建立饲用玉米生产基地6万亩,建立果品基地6000亩。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润688万元,加盟农户每户增收8900元。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培育了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74%的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轨道。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32家,较“十五”末增加100家。同时探索总结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实施畜牧加工带动战略:畜牧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11月20日,天有点冷,然而记者在浚县白寺乡山北后街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内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3000余只肉鸡正在暖气房里进食,悠然自得。

   

      “我这个4栋标准化鸡舍,鸡舍内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这3000余只肉鸡一茬下来能赚6万元,一年6茬能赚进40万元。”养殖户李文达高兴地说。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着眼农民增收,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之路,实现了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涌现出了大用公司、永达公司、永昌公司等一批代表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的养殖企业。201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预计达到4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4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3%,比“十五”提高了6.5个百分点;畜牧加工业产值达到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25%;肉、蛋、奶产量达到25万吨、15万吨、10万吨,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41%、81%、99倍。按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四项指标综合评定,我市连续20年位居全省首位,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大河鹤壁网

把本篇文章推荐给我的好友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